消费者对产品了解不深 卫浴安全事故屡见不鲜
一对一人工客服
在线解答加盟疑问
- 预约考察
- 咨询费用
- 了解区域
- 开店选址
智能马桶自燃,淋浴房玻璃爆裂,热水器漏电等事故时有出现在资讯报道之中,卫浴事故层出不穷。不仅让消费者心生疑虑,也使得卫浴企业陷入危机,业内掀起了一场“质量”探讨热。为何事故频发,安全问题却屡见不鲜?近日,媒体对此做了调查。
消费者对产品了解不深 卫浴安全事故屡见不鲜
对安全资讯并不关心
现实中的卫浴间隐患重重,但很少有人会主动关心卫浴产品的安全资讯,大部分的人就算在媒体发布的相关资讯后也并不留心。很多人认为,要提高浴室安全关键在于家居企业的知识普及,38%受访者则认为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。调查结果体现了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的醒觉,但仅仅停留在“醒觉”阶段,他们获取安全知识仍处于被动的状态。
现阶段,消费者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矛盾的境地,他们一方面希望有专门的渠道对其普及安全知识,但另一方面,他们对目前媒体提供的安全知识则抱一种不在意的态度。
对产品了解不深
受访者对于卫浴产品的了解只停留在较浅的层次,对产品的具体功能、相关参数等并不了解,很可能会因使用不当、对产品缺陷的疏忽而产生伤害。受访者对产品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品牌的阶段,以淋浴房为例,42.2%的受访者在选购淋浴房时,认为选购知名品牌就可保证安全。被问及对淋浴房**的看法时,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淋浴房会**,然而“淋浴房**率为千分之三”早已被厂家奉为“常识”。选购过程中,销售员花言巧语,消费者一知半解,往往就会为事故埋下伏笔。
消费者维权难
大部分消费者遇到卫浴安全事故后会选择向商家索赔,但此类事故往往存在取证难、投诉无门等问题。瓷砖湿滑导致碰伤撞伤这类常见的卫浴事故,鉴定起来极其困难,消费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维权。部分商家的售后部门更是善于“耍太极”,对产品问题采取回避、拖延等手段,因而不难理解,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遇到卫浴安全问题后选择“自认倒霉、不了了之”。
调查结果显示,仅有2.68%的受访者会选择以法律手段维权。但在必要时候,消费者还是要向消协投诉或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,毕竟“自认倒霉”的做法无论对己或是其他消费者都是毫无益处的,更会助长商家忽视产品安全、推搪拖延的不良风气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